日期:2025-08-08 09:08:58
编者按: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锦富优,也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。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教师胡俊欢及其“欢叙艺梦”团队以党建引领美育实践,通过艺术创作、墙绘服务、红色文化传承等活动,赋能乡村振兴与师资培养,实现了美育成果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,为新时代大中小幼美育贯通培养和城乡美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范式。
胡俊欢
中共党员,教育学博士,嘉应学院“欢叙艺梦”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,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党委委员、学工办主任、学生党支部书记,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,广东高校名辅导员工作室(培养对象)子项目成员,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。嘉应学院优秀共产党员、广东校园摄影大赛优秀指导教师,曾获中国教育电视台“学思悟践守初心”案例全国案例征集二等奖、广东高校学生工作优秀案例三等奖、第十七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二等奖、“多彩乡村 弘扬岭南文化”教育实践活动优秀作品二等奖。先后主持参与省部级、市级、校级项目课题10余项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。
美育是审美教育,在立德树人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既是提升全民审美素养的关键路径,更是推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。嘉应学院以党建引领艺术为方向,通过组建“欢叙艺梦”辅导员工作室团队(下称“欢叙艺梦”团队),联动师生党员、学生干部及毕业生等多元主体,系统开展以精品创作、墙绘实践、设计作品赏析等为重点的“欢叙艺梦,以美培元”美育实践探索,提升学生对自然美、生活美、对社会美的鉴赏与思辨能力,牢记初心使命,加强美术学生培养,为中小学输送优质美育师资。
胡俊欢深入美术师范生群体交流
厚植时代沃土,淬炼艺术精品
艺术源于生活,只有关注生活,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,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。“欢叙艺梦”团队关注时代发展,重点关注中小学美育资源需求,鼓励师生将个人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相结合,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反映时代风貌,创作美育艺术精品。
团队深入基层,走进乡村、社区和中小学,开展沉浸式美育实践。师生们以画笔为媒,在写生创作中把握时代的脉搏,于乡村振兴的热潮中记录乡村新貌、校园新风。通过现场指导绘画、共绘乡村变化,团队不仅助力青少年美育启蒙,更以艺术视角挖掘生活之美,展现乡村魅力,让美育在基层落地生根。
团队以赛促学、以展育人,通过举办绘画、书法、艺术设计、网页设计、陶瓷文创等多元赛事,搭建师生创作展示平台,激发艺术创新活力。团队聚焦红色主题创作,推出油画、国画、版画等形式的系列作品,既展现党的光辉历程,又巧妙融合岭南文化元素,彰显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。
同时锦富优,团队深入美育实践,通过指导儿童绘画、手工制作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教学指导能力。在创作与教学的双向互动中,成员深刻体悟艺术与时代的共鸣,不断提升专业素养,为中小学美育注入鲜活力量。
指导梅州地区小学生绘画实践活动
美育服务社会,墙绘实践润心
美育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、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。墙绘作为一种直观、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,具有美化环境、传播文化、凝聚共识的作用。“欢叙艺梦”团队深入践行美育服务社会的理念,走进城乡街道、文化广场、乡村中小学等场所开展墙绘创作。师生们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主题,精心设计墙绘内容,既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画,也有展现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民俗风情画。在墙绘创作过程中,团队与当地居民、学校师生密切交流,吸纳群众智慧,并引导中小学生共同参与,使墙绘作品既富有艺术感染力,又彰显人文温度,真正实现了美育成果的社会共享。
团队赴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开展墙绘创作期间,师生以横陂优质农产品、自然人文景观、非遗文化等为素材,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展现社区生活美学、传承非遗文化的墙绘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,更成为居民交流互动的文化纽带,显著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。
此外,团队创新性地将墙绘实践打造为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课堂,通过在校内外创作党史故事墙绘、革命英雄群像等作品,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,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。在这一实践过程中,团队始终秉持艺术服务社会、服务人民的创作理念,不仅赋能城乡环境美化,还让更多居民以及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美育的力量。
在横陂镇开展“非遗文化”墙绘活动
品读红色经典,鉴赏设计美学
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的精神瑰宝,承载着深厚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基因。“欢叙艺梦”团队创新红色文化传承路径,通过“三个结合”深化育人实效: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,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、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;二是艺术与教育结合,开展红色故事研读、革命题材作品赏析等特色活动,以艺术语言诠释革命精神;三是传承与创新结合,引导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将红色基因融入当代艺术表达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美术学生的专业素养,更厚植了他们的家国情怀,有效实现了艺术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的同频共振。
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过程中,师生们通过观看图片、文物、影像等资料,从美术视角学习革命纪念场馆设计,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。
在红色故事研读活动中,师生们通过创作革命时期典型人物事迹作品,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细节,包括画作中人物服饰的色彩对比关系等艺术表现手法,进而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。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在创作中坚定理想信念,更通过主题作品创作实践,使他们掌握了用艺术作品讲述红色故事的技巧,有效提升了美育教学能力。同时,通过开展红色家风故事学习活动,以艺术创作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。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,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艺术之美,同时提升个人艺术修养。
在红色设计作品赏析方面,团队通过专题讲座,讲解红色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和表现。学生们通过赏析革命时期的海报、宣传画、徽章等设计作品,深入理解红色设计的历史背景、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,并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。同时,团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主题创作,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。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将红色文化融入美育,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,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团队分享学习红色家风故事
美育浸润,以美培元
美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“欢叙艺梦”团队注重美育的浸润作用,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实践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,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。
在艺术实践方面,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志愿服务,如乡村设计志愿服务,在实践中提升美育教学能力;同时,组织学生前往偏远地区学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,为当地中小学生带去艺术启蒙和审美体验,帮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长,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。
团队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活动,例如结合客家传统手工艺制作,将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美育教学,既能传承文化,又能提升学生审美。以客家传统手工艺为核心,开展剪纸构图、陶瓷工艺品设计等教学活动,设计教学目标、活动内容、实施步骤等,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客家文化魅力。
以美为媒筑根基,以艺载道绘初心。嘉应学院“欢叙艺梦”团队扎根“世界客都”梅州,依托苏区红色文化底蕴,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优质的中小学美育教师,做好美术学生教育,在艺术创作、社会服务、红色文化传承和美育等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胡俊欢及其团队将立足红色文化沃土,以客家文化为主题构建中小学美育师资培养实践体系,通过“厚植时代沃土”“美育服务社会”“品读红色经典”“以美培元”等思路,探索出一条中小学美育师资培养与乡村振兴、红色传承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,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,不断完善实践路径,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美育教师,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团队成员梁灵玲在三河镇梓里学校开展客家传统手工艺教学活动
(来源:《成长》杂志2025年9期)锦富优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